无公害农产品大米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大米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促进无公害水稻产量、质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一般要求
1:1产地环境田块选择在适宜水稻生长区域,并无污染源,空气质量达标,环境清洁的区域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执行标准:应符合NY5116—2002的规定。
1.2品种选择
选用当地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和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主要是:油粘、银粘、湘优45、深优957、丰源优272等。
1.3肥料使用准则
1.3.1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1.3.2禁止使用未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生物肥料。
1.3.3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A列出了肥料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示。
1.3.4安全排水期7d。
1.4农药使用准则
1.4.1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按照列出无公害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执行。
1.4.2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1.4.3安全排水期5 d~7 d。
1.5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2栽培技术
无公害水稻栽培应注重以下技术要点。
1.1选用抗逆性强、抗倒伏农业部认定的水稻品种
选用抗高温、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同时做好品比试验、示范,不断筛选适宜的水稻新品种。
2.2合理密植
2.2.1直播稻
直播稻播种量常规稻为每667 ㎡3 kg~4 kg、杂交稻1.5 kg~2 kg。提倡采用生物种衣剂包衣的种子,以防地下害虫和鸟类为害。要求注意播种质量,确保全苗。播种出苗后应及时疏密补空。
2.2.2移栽稻
杂交稻应用旱育保姆进行抛秧,密度为每667㎡1.6万蔸~1.8万蔸,机械插秧密度为1.8万蔸~2万蔸。机插秧苗的壮秧指标有:秧龄15~20d,株高12~17cm,叶龄3.7~3.8叶,苗基部茎宽≥2mm。
2.3平衡施肥
2.3.1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2.3.2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
每667 ㎡大田施肥总量控制在纯氮(N)12 kg~15 kg、磷(P2O5)6 kg~7 kg、钾(K2O)12 kg~15 kg,施硫酸锌1 kg~2 kg。如果施用控释肥,施用时间应相应提前。
2.3.3施肥方法
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如果使用控释肥,可以将基肥和分蘖肥一次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占50%。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2.3.4安全间隔期:15d以上。
2.4合理灌溉
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d左右断水。
3 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实行品种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1.2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虾、稻鱼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3.2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3.3物理防治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震频式杀虫灯、黄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3.4药剂防治
3.4.1主要病害的防治
稻瘟病
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用三环唑20 g~25 g喷雾防治。
稻纹枯病
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用爱苗10 g~12.5 g加水50 kg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
在孕穗中后期、破口前7d和破口期每667 ㎡用戊唑醇12ml兑水50 kg对穗部进行喷雾防治。
3.4.2主要虫害的防治
二化螟
依据GB/T 15792及NY/T 59的规定,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667 ㎡用杀虫单45 g~55 g或三唑磷20 g兑水50 kg喷雾。
三化螟
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667㎡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
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生产上一是选用抗耐虫性较好的品种;二是同熟期品种连片种植;三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四是避免氮肥过重;五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六是化学防治。依据GB/T 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2000头,每667㎡ 用多灭威20 g兑水50 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稻纵卷叶螟
依据GB/T 15793的规定,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穗期40头~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用毒死蜱80 g~100 g兑水50 kg喷雾稻株中、上部。
4 杂草防治
于移栽后5 d~10 d,每667 ㎡用苄嘧.苯噻酰40 g拌化肥或细泥土30 kg撒施。
5 收获、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5.1收获
实行无公害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5.2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3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5.4副产品处理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稻糠稻作;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泰和县丰颖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上一篇:泰和县丰颖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2014/4/11
- 下一篇:无公害农产品大米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2014/4/4